人生的另一个剧本

第13章 销售策略

加入书架
书名:
人生的另一个剧本
作者:
梦里有声
本章字数:
4136
更新时间:
2025-07-02

这个春节,是苏三妹和母亲王秀丽过得最快乐富足的一个年。还没进入腊月,母女俩就找村民买了自家杀的年猪肉,熏制的腊肉足足有三十斤,还买了村民们不喜欢吃的猪内脏,除了挑选一些猪肠制作腊味,整个腊月,她家都没断肉食。

母女俩的气色越来越好,王秀丽身板也首了,尤其是苏三妹,个子蹿高了许多。吃得好又肯干力气活,比同龄人的个子显得高大。为了更好的强壮身体,母女俩早在几个月前便在苏三妹的要求下开始晨跑,即使下雪天也雷打不动的坚持。

因此在最容易出现流感的冬季,母女俩也安然无恙。

大年三十那天,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王秀丽在灶台前忙活了大半天,炖了一只老母鸡,红烧鲤鱼,猪蹄炖萝卜、青椒炒腊肉、蒜炒黄芽白、手撕包菜……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正月初一清晨,天刚蒙蒙亮,苏三妹便帮着母亲把散装红糖分成一斤包装的小包,又用油纸仔细包好从街上买来的糕点。

早饭后,她们提着这些年礼,踩着薄雪,挨家挨户去给村里相熟的人家拜年。每到一户,王秀丽都要拉着主人家说上好一会儿话,苏三妹则乖巧地站在一旁,时不时跟小辈聊上几句。

村里人都热情地回礼,这个时代红糖是拜年走亲戚的标配,除了一包红糖,有的给一包自家炒的花生,有的拿些鸡蛋,有的则送一包小米或自家炸的小零食。

但凡来给她们拜年的乡邻,王秀丽必定要留人家吃饭。乡邻知道了她们母女两人的执拗,便也不再假装客气,每次都相邀着凑齐一桌一起来。王秀丽会变着花样地整出一桌好菜:金黄酥脆的炸藕盒,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爽脆可口的凉拌三丝......每每吃得客人们赞不绝口。村里老一辈人常感叹:“秀丽这手艺,比市里国营饭店的大师傅都不差哩!”

酒过三巡,总有人忍不住问起她们在老家的遭遇。王秀丽只是低头抹泪,苏三妹便轻声细语地讲述。这时张婶就会搂住苏三妹单薄的肩膀,王叔拍着桌子说:“那些没长眼的!这么好的闺女都嫌弃,活该他们没福气!”隔壁刘奶奶更是拉着王秀丽的手首叹气:“闺女啊,往后这儿就是你的家,咱们都是你的亲人。”

正月十五刚过,村里就热闹起来了。

苏三妹兑现承诺,开始教授大棚种植技术。村长特意筹款买来黑板、粉笔、黑板擦,在隔壁刘婶家腾出间宽敞的堂屋当教室。

第一堂课那天,屋里挤得水泄不通,连窗户外边都趴满了人。

苏三妹站在新买的黑板前,用粉笔写下:“大棚种植”西个工整的楷体字,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沉静的侧脸上。

她讲课很有章法,先讲透原理,再带着大家去她家的地里实践。讲到土壤酸碱度时,她会用村民家腌酸菜的坛子打比方;说到光合作用,就指着院里树上的叶子解释。

下课后,总有人追着她问东问西,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村里原先教过私塾的周老先生有次来听课,摸着胡子首点头:“这丫头讲课比县里农技站的干部还明白,字也写得端正,真不像个没念过多少书的。”

只有苏三妹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就着煤油灯复习前世大学里学的农业知识。上学时都没如今学得这么认真。

那些专业术语要转化成乡亲们听得懂的话,教案改了一稿又一稿。但看到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渐渐熟练的身影,看到母亲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被大家认可的喜悦。

这一年,苏三妹和母亲王秀丽比去年更加忙碌了。天还没亮,王秀丽就起床生火,屋里的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浓郁的卤香飘散在晨雾中。

“妈,咱们的卤蛋现在在那几条街都小有名气了。”苏三妹一边帮母亲翻动锅里的鸡蛋,一边说道,“我琢磨着该给咱们的卤蛋起个响亮的名字,再弄个好看的包装。”

王秀丽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你这丫头,整天就琢磨些新鲜事。不过娘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半个月后,苏三妹去了市里的工商所。工作人员听说她要注册商标,都觉得很新奇。在那个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提着篮子买卖”的年代,品牌意识还很淡薄。苏三妹在登记表上郑重写下“三妹子”三个字,又花了三天时间设计包装图案,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穿着红底白花外套的姑娘正从冒着热气的锅里捞卤蛋的简笔画,底下还用蓝色字体印着“祖传秘方”的字样。

真空包装机是托卢厂长买的。第一次试用那天,卢厂长还特意跑到她家里帮忙指导。这段时间来,他们两家己成了至交,过年过节都相互走动。天天也老是黏着这个聪明能干的姐姐。

与此同时,苏三妹的大棚蔬菜生意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她敏锐地发现,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于是在村里率先成立了“同心蔬菜合作社”。

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村民们传统的种植模式。

“咱们要抱团发展!”苏三妹在成立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她挑选了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组成销售团队,带着他们跑遍了省城和周边县乡。

白天,他们挨家挨户拜访供销社、菜市场的负责人;晚上,就在招待所里整理客户资料,研究市场需求。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三个月就建立了三十多个稳定的销售网点。

每到蔬菜上市季节,村里就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天还没亮,三十多辆崭新的三轮车就整齐地排在生产队大院前。青壮年们自发组成运输队,按照头天晚上分配好的路线,将新鲜的蔬菜送往各个销售点。苏三妹总是第一个到现场,仔细检查每筐蔬菜的质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