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夜的校园张灯结彩,礼堂里人声鼎沸。林溪暮站在后台的阴影处,手指紧紧攥着投影仪遥控器,掌心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她失语后第一次公开亮相,而台下坐着全校师生。
"放轻松,"苏晴帮她整理衣领,"就当下面全是南瓜。"她指了指林溪暮胸前那枚声波胸针,"江遇特意让我带给你的,说是幸运物。"
林溪暮深吸一口气,冰凉的金属贴着她的锁骨,仿佛真的传来了某种力量。三个月前,她绝不可能站在这里;三个月后,她己经能发出12个基本音节——虽然只能在江遇和李教授面前。
"五分钟后上场!"学生会干部探头喊道。
幕布另一侧,钢琴声突然响起。是《星空》的旋律,林溪暮立刻认出了那个演奏风格——江遇总是会在第三小节加快半个拍子,像迫不及待想看到星星的孩子。
"那家伙非要弹开场曲,"苏晴翻了个白眼,"就为了给你打气。"
音乐声渐渐平息,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响起:"下面请欣赏高一(7)班林溪暮同学的多媒体艺术展示——《声音的形状》!"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林溪暮迈步走上舞台,刺眼的聚光灯让她一时看不清台下。恍惚间,她注意到第一排有个空位——那是江遇的座位,现在放着一台摄像机,镜头反射着微光。
"他去找最佳拍摄角度了,"苏晴曾解释过,"说要记录你每一个表情。"
林溪暮站到舞台中央的麦克风前。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沉默的女孩身上。她缓缓举起写字板,上面写着:"请先关灯。"
黑暗笼罩礼堂。投影仪亮起,第一幅画面是深蓝色的声波图,标注着"2023年11月15日,初雪的声音"。随着江遇预先录制的旁白响起,声波开始变形,化作雪花飘落的动画。
"...声音有很多种形式,有些听得见,有些看得见..."
第二幅是林溪暮自己喉咙的声带振动图,绿色的波纹逐渐演变成一只破茧的蝴蝶。台下发出一阵惊叹。
当展示到第五幅作品时,意外发生了。投影突然闪烁几下,然后彻底熄灭。礼堂里响起窃窃私语,林溪暮感到一阵眩晕——这是她最关键的《无声之歌》可视化部分。
就在这时,一束手机光亮从观众席右侧亮起。接着是第二束、第三束...转眼间,整个礼堂星星点点亮起了手机灯光。林溪暮眯起眼睛,看见江遇站在最前排的椅子上,高举着开着手电筒的手机。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她点了点头,就像每次康复训练时那样。
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林溪暮冷静下来。她迅速重启设备,同时举起写字板:"请欣赏没有画面的声音。"
礼堂里,江遇的钢琴声再次响起——是沈静《无声之歌》的片段。没有画面辅助,音乐反而更加首击心灵。林溪暮站在光束中央,随着旋律轻轻摆动身体,仿佛在用全身演绎这首曲子。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她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将手轻轻放在喉咙上,发出了一个清晰的音节:"谢..."
声音不大,但在绝对安静的礼堂里,每个人都听见了。那不是完美的发音,却像初春的第一声惊雷,震撼了所有听众。
瞬间的寂静后,掌声如暴风雨般爆发。林溪暮看见李老师抹着眼睛,苏晴在后台又跳又哭,而江遇...江遇站在那里,双手保持着鼓掌的姿势,眼泪却无声地流了满脸。
幕布落下时,林溪暮的双腿终于开始发抖。她刚退到后台,就被一个温暖的怀抱包围。江遇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松木香水和泪水咸涩的味道。
"你...你说话了..."他在她耳边重复着,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林溪暮想回应,却发不出更多音节。情急之下,她抓起他的手,在他掌心写下:"只—会—这—个—音。"
"足够了,"江遇捧起她的脸,"这己经...太完美了。"
他们额头相抵,呼吸交融。后台的灯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融为一体。
"咳咳!"苏晴故意大声清嗓,"虽然不想打断你们,但溪暮该换衣服参加颁奖环节了。"
元旦晚会的重头戏是艺术创作评比。当主持人宣布《声音的形状》获得特等奖时,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林溪暮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热得让人发晕。校长将奖杯递给她,突然对着麦克风说:"大家想不想听林同学说句话?"
台下立刻响起整齐的呼喊:"想!想!想!"
林溪暮握紧奖杯,指节发白。她看向台下的江遇,他微微摇头,用口型说:"不—用—勉—强。"
但校长己经将麦克风凑到她嘴边。礼堂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林溪暮感到无数目光像聚光灯般灼烧着她的皮肤。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江遇举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声波APP的界面。
这个小小的举动像是一剂镇定剂。林溪暮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发出那个刚刚学会的音节:"谢..."
声音通过音响放大,在礼堂里回荡。虽然只是一个音节,却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有力量。台下瞬间爆发出比之前更热烈的掌声,有几个女生甚至哭了起来。
回到座位后,江遇悄悄握住她冰凉的手:"你吓死我了。"他的拇指轻轻着她的指节,"但...真的太棒了。"
晚会结束后,雪又开始下了。江遇坚持要送林溪暮回家,尽管两家方向完全相反。他们沿着江边慢慢走,雪花在路灯下像无数飞舞的萤火虫。
"其实..."江遇突然停下脚步,"我有个新年礼物给你。"
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扁平的盒子。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画册,封面上烫金印着《100种声之形》。翻开第一页,是初雪那天的照片,旁边附着声波图和江遇工整的笔记:"第一种声音:雪的誓言。频率:38赫兹。"
一页页翻过去,林溪暮看到了这三个月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康复中心的第一次发声、咖啡馆的即兴演奏、电视塔的灯光声波...甚至还有今晚她在台上说"谢"时的声波图,标注时间是21:07。
"第七十九种声音,"江遇轻声说,"你的第一个公开音节。"
林溪暮的视线模糊了。她翻到最后一页,发现是空白的,只写着一行字:"第一百种声音:待补充。预测:'我—喜—欢—你'。频率:520赫兹。"
这个含蓄的告白让林溪暮耳根发烫。她抬头看向江遇,发现他的脸比圣诞彩灯还红。
"不...不用现在回应,"他结结巴巴地说,"我只是...记录可能性..."
林溪暮突然凑近,在他惊讶的目光中,将自己的额头轻轻抵在他的肩膀上。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回答。江遇僵了一秒,然后小心翼翼地环抱住她。
雪花落在他们相拥的身影上,像一场无声的祝福。
回到家,林溪暮发现妈妈还没睡,正在客厅来回踱步。"校长打电话了!"她激动地挥舞着手机,"说你的表现太精彩,市电视台想采访!"
林溪暮的笑容瞬间凝固。今晚的突破己经耗尽了她的勇气,面对镜头?光是想象就让她喉咙发紧。
"不急,"妈妈立刻察觉她的不安,"李教授说可以等你准备好。"她轻轻抚摸女儿的长发,"己经很了不起了,宝贝。真的。"
那晚,林溪暮将《100种声之形》放在枕边,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震动起来,是江遇发来的消息:"看窗外。"
她拉开窗帘,发现对面楼的屋顶上,江遇正举着一块发光的牌子。上面是一个声波图案,随着他晃动牌子,波形不断变化——那是摩尔斯电码的"晚安"。
林溪暮忍不住笑了。她打开声波APP,对着话筒轻轻呼出一口气。绿色的波纹跳动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爱心形状。她截图发给江遇,配文:"第八十种声音:晚安的气息。"
江遇回复得很快:"明天开始,教你摩尔斯电码?这样我们就能'说话'了。"
林溪暮将手机贴在胸前,窗外的雪依然在下,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特别的元旦之夜,她第一次感到,沉默的世界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