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第69章 庄老师的“英语家教”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作者:
翡冷翠的霓虹
本章字数:
6086
更新时间:
2025-07-07

等到庄超英工作理顺时,黄父给他找的“英语家教”也终于定下了来苏州的行程。

当天晚饭时,庄超英扒着碗里的饭,眼神总不由自主飘向桌角那本摊开的英语考研词汇。

黄玲给他夹了块糖醋排骨,轻声道:“大姑和大姑父明天才到,你这两天魂不守舍的,筷子都快戳到鼻子上了。”

庄超英放下筷子,指尖在桌布上划着圈:“阿玲,咱大姑父可是外交部当过翻译的啊。我这考研英语刚摸到点门道,回头他要是随口考我个长难句,我怕是连主谓宾都找不全。”

黄母端来一碟清蒸鲈鱼,笑着打圆场:“你大姑父是长辈,来做客的,哪能平白考你?再说他上回打电话还夸过你,说你在学校搞的分层教学,比报纸上有些专家的理论实在多了。”

“那不一样。”庄超英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考研真题,“他搞了一辈子外语,我这点底子在他眼里,怕是跟小学生差不多。这两天背单词,我越背越觉得自己笨,连‘ambitious’都能记错三次……”

黄玲抢过他手里的资料合上:“超英,你就是想太多!大姑父最随和了,去年过年时还教我堂弟家小侄女说苏州话呢,哪有你想的那么严肃?”

正说着,黄父从里屋出来,手里捏着个纸包:“刚托人从东山带了新茶,碧螺春,明儿让超英去趟观前街。”

黄玲愣了愣:“爸,家里不是备了苏绣和茶具……吗?够给大姑他们当礼物了。”

“再加几样。”

黄父打开纸包,茶叶的清香漫开来,“你大姑爱吃甜食,采芝斋的松子糖得挑带芝麻的;你大姑父爱喝两口,王记的酱肉切两斤,配黄酒正好。对了,巷口张阿婆做的虾籽鲞鱼,装两小罐带着。”

黄玲越听越糊涂:“爸,这也太多了吧?行李箱都塞不下了。再说超英这紧张劲儿,买东西能管用?”

黄母在桌下碰了碰女儿的手,朝黄父使了个眼色:“你爸是让超英忙起来。他这两天脑子里全是‘英语’‘外交官’,越想越缩手缩脚。让他去挑挑拣拣,跟小贩问问价钱,哪还有空琢磨那些没用的慌?”

黄父瞥了庄超英一眼,慢悠悠地说:“采芝斋的糖要找柜台最里面的,晒得匀;碧螺春得看芽头,一粒芽带一片叶的才是正经货。你大姑父喝了一辈子茶,差一点都能尝出来——这活儿,你去不去?”

庄超英心里一动。

挑糖辨茶的琐碎,忽然把“翻译”“差距”那些沉甸甸的念头压下去些。

他站起身:“我去!虾籽鲞鱼要新做的还是腌透的?”

“新做的鲜,腌透的香。”黄父嘴角微扬,“各来一罐,让他自己选。对了,问问张阿婆,鲞鱼里的虾籽是太湖的还是阳澄湖的,你大姑父爱听这些讲究。”

等庄超英的脚步声出了巷口,黄玲才反应过来:“爸是故意的吧?让他琢磨这些细节,哪还有功夫紧张?”

黄母笑着剥了颗花生:“你爸年轻时汇报工作,也紧张得忘词。后来他说,盯着脚下的路,就忘了头顶的天有多高。超英啊,就是把大姑父的‘翻译光环’看得太重了,忘了自己也有拿得出手的本事。”

黄父端起茶杯,望着窗外:“让他去跟小贩讨价还价,跟阿婆打听虾籽来历——这些实在事做着,他就知道,谁都有自己的长处,犯不着在谁面前矮三分。”

观前街的石板路被夕阳晒得发烫,庄超英提着竹篮,先奔了采芝斋。

柜台里的松子糖码得整整齐齐,芝麻裹得匀不匀,糖块有没有碎角,他都凑近了仔细瞧。

“师傅,要柜台最里头那排的。”他指着最上层的糖罐,“我姑父嘴刁,碎了的他不爱吃。”

掌柜的乐了:“您放心,那排是今早刚摆的,个个完整。要多少?”

“称两斤,多包几层纸,别路上颠碎了。”庄超英盯着掌柜的用小秤称糖,看着亮晶晶的糖块落进纸包,心里那点“长难句”的阴影,好像被糖纸的反光晃淡了些。

往王记酱肉走的路上,碰见个挑着担子卖杨梅的,红彤彤的果子透着水润。

他想起大姑爱吃酸的,停下问:“这杨梅酸不酸?”

“酸中带甜,正好!”小贩递过来一颗,“您尝尝,刚摘的。”

庄超英咬了口,酸得眯起眼,随即又尝到股清甜。

他笑着摆手:“来两斤,用竹篮装,别压坏了。”

到了巷口张阿婆的摊子,虾籽鲞鱼正摆着晾。

阿婆见他来,首起腰:“超英,买鲞鱼啊?”

“是啊阿婆,”他蹲下来仔细看,“您这虾籽是太湖的还是阳澄湖的?”

“今年太湖的虾籽肥!”阿婆拿起一块鲞鱼,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虾籽,“你看这颗粒,圆滚滚的,晒出来才香。新做的和腌透的各来一罐?”

“嗯,各来一罐。”庄超英看着阿婆用棉纸把罐子包好,“阿婆,这晒鲞鱼有啥讲究不?”

“讲究多着呢!”

阿婆打开了话匣子,“得选晴天晒,每天翻三遍,晒足七天才能收。阴天晒的容易腥,差一天都不是那味儿……”

庄超英边听边点头,手里的竹篮渐渐沉了,碧螺春的茶香、松子糖的甜香、鲞鱼的咸香混在一起,扎扎实实的。

他低头看了看,篮子里的东西一样样都透着讲究,都是他实实在在挑出来的。

往家走时,晚风带着点凉。

他忽然想起黄父说过的话,谁都有自己的长处。

大姑父外语好,可他挑礼物的这些门道,大姑父未必懂。

这么一想,心里那点紧张,好像被篮子里的重量压得更实了,不怎么飘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晴,黄父就拎着个网兜:“走,去火车站。”

庄超英早把皮鞋擦得锃亮,手里攥着写着车次的纸条,手心有点潮。

黄玲在旁边笑他:“又不是见领导,紧张啥?”

“就是,”黄母往他兜里塞了包烟,“你大姑父爱抽烟,见了面递包苏烟,随便聊两句就熟了。”

火车站人来人往,广播里报着车次。

黄玲眼尖,老远就挥起手:“妈!爸!在那儿呢!”

庄超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大姑父正背着个帆布包,一手拎着一只皮箱,一手搀着大姑。

大姑穿件碎花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见他们就笑:“可着到了!超英,快帮你姑父拎箱子,沉得很。”

庄超英赶紧跑过去接箱子,入手还真是有点沉。

大姑父拍他胳膊:“里面都是给你们带的,北京的酱菜,还有你大姑蒸的糖火烧,路上没敢压。”

“快别站着了,”黄父接过帆布包,“回家!家里炖了排骨,就等你们呢。”

往出站口走的路上,大姑拉着黄玲的手问东问西,大姑父跟庄超英并排走,看着车站外的牌子:“苏州站比以前热闹多了。我上回来,广场上都没什么人。”

“是呢,”庄超英接话,“现在政策变了,出行的人也多了。”

大姑父笑了:“你爸说你现在管着学校的事?厉害啊,我像你这岁数,还在外交部抄稿子呢。”

庄超英脸有点热:“瞎忙,都是些杂事。”

“杂事才见本事,”大姑父拍他手背,“我搞翻译那阵,一个标点错了都得重改,跟你管学校差不多,都得细点心。”

回家的路上,大姑掀开帆布包:“超英,尝尝这个,糖火烧,刚出炉时软乎,现在有点硬了,回家蒸两分钟就好。”

庄超英拿起一个,咬了口,甜丝丝的带着芝麻香:“好吃,比苏州的烧饼有嚼劲。”

“爱吃回头让你大姑多做些,”大姑父看着窗外,“这苏州的树真绿,比北京这时候好看多了。”

黄父接话:“等歇两天,带你们去拙政园逛逛。”

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到了巷口。

大姑父指着墙根的青苔:“这老巷子很有味道。”

庄超英拎着行李箱往里走,听见大姑跟黄母说:“你家超英看着实诚,玲儿跟他过日子,我放心。”

听到这话,他心里暖烘烘的,刚才那点紧张早没了。

原来大人物也爱说家长里短,也爱吃口家常味,跟街坊邻居没两样。

进了门,黄母赶紧让他们坐下喝茶,庄超英把昨天买的鲞鱼罐子递过去:“大姑父,这是张阿婆做的,您尝尝?”

大姑父眼睛一亮,打开闻了闻:“嘿,这味儿对!比我上次在饭馆吃的正多了。”

看着他首乐的样子,庄超英忽然觉得,这人跟自家老爷子也差不多,就爱点实在东西。

哪有啥可紧张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