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势渐歇,天边泛起鱼肚白。紫薇在金锁的搀扶下回到寝房,她望着铜镜中形容憔悴的自己,忽然伸手取下头上的金步摇。那精巧的凤凰缀饰掉在妆奁上,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叩击着她混沌的内心。
“把这些都收起来吧。”紫薇声音平淡得可怕,“明日起,我要跟着府里的嬷嬷学习管家之道。”金锁惊讶地抬头,却在主子眼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静,那是千帆过尽后的通透。
与此同时,紫禁城御书房内,乾隆握着清宁郡主(小燕子)送来的流民安置方案,嘴角不自觉上扬。李玉小心翼翼地添了盏茶,轻声道:“皇上,和亲王府那边传来消息,紫薇格格晨起便开始操持府中庶务。”乾隆的手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又将目光投向窗外新抽的柳枝,“她......总算是明白了。”
三日后,城郊流民安置点人声鼎沸。小燕子头戴斗笠,正指挥着衙役搭建窝棚。忽然,她瞥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紫薇带着几名丫鬟,抬着几筐刚蒸好的馒头走来。两人目光相撞,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清宁郡主。”紫薇率先开口,声音己恢复往日的温婉,“这些馒头掺了野菜,能多撑些时日。”小燕子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来得正好!正愁没人帮我登记流民姓名呢!”
两人并肩坐在简陋的木桌前,紫薇握着毛笔仔细记录。小燕子托腮看着她行云流水的字迹,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尝尝这个!我让御膳房做的桂花糕,可好吃了!”
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紫薇咬了一口糕点,忽然想起祠堂里弘昼的话,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此刻竟都化作了一缕轻烟。是啊,执着于名分又如何?能像眼前这个率真的姑娘一样,用真心去温暖他人,或许才是与皇家血脉最妥帖的联结。
夜幕降临,安置点内的火把星星点点。紫薇帮小燕子整理登记册时,发现角落里放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封未寄出的信,收信人赫然写着“皇阿玛”。每封信的内容都很琐碎,不是帮流民找到了失散的孩子,就是学会了如何搭建更牢固的窝棚。
“我总想着,等攒够十封信就送去。”小燕子挠挠头,“可每次写着写着,又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让皇阿玛操心。”紫薇望着信纸上歪歪扭扭却充满生气的字迹,眼眶不禁了。原来在小燕子心中,对父亲的爱从未因身份而退缩,只是换了种更质朴的方式默默表达。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紫薇将信纸仔细折好放回原处,“等你攒够了,我陪你一起送进宫。”小燕子惊喜地搂住她的肩膀:“真的?那我们拉钩!”月光透过窝棚的缝隙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这一刻,血脉与名分的隔阂悄然消散,只留下两颗渐渐靠近的心。
而在紫禁城的寝宫里,乾隆翻看着《流民安置奏报》,夹在其中的一张泛黄诗帕突然滑落。他弯腰拾起,对着烛火凝视许久,终于提笔在空白处写下:“愿此生,不负故人,亦不负苍生。”窗外,一轮圆月正缓缓升起,洒下清辉,照亮了这座古老的城池,也照亮了几段终将释怀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