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钰青军长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可以安排一部分士兵在现在去布置陷阱。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城墙防线的巡逻,防止马家军进行偷袭。”
“是,军长!我这就去安排。”叶鸣宇立刻去执行军长的命令。
战火的硝烟在古浪城上空弥漫,血腥的气息混杂在干燥的空气中,令人窒息。城墙上,孙钰青目光如炬,敏锐地观察着城外马家军的一举一动。
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闷雷般滚滚而来,马家军进攻的身影逐渐清晰,他们如汹涌的潮水,向着古浪城红九军阵地疯狂涌来。
此时,孙钰青军长屹立在阵前,他身姿挺拔,眼神如炬,仿佛一尊战神。
他手中紧握着那把熟悉的手枪,枪身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无数次战斗的辉煌。那把枪,是他在战场上的忠实伙伴,陪伴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此时,叶鸣宇站在一旁,心中原本的傲气,在孙钰青一系列精准的指挥和判断面前,渐渐消散,渐渐转化为发自肺腑的佩服。
叶鸣宇回想起之前对孙钰青指挥能力的质疑,不禁感到羞愧。因为孙钰青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冷静、果断和卓越的战术眼光,远远超出了他所有的认知。
每一次对马家军动向的预判,每一个及时有效应对战斗策略的下达,都如同精准的手术刀,首击敌人的要害。
“叶鸣宇,迅速完善第二道防线的布置吧,很快马家军将会抢回土炮,同时继续进进攻,这次我们得放他们进来,只有他们进来,才能在这里拖住他们。”
孙钰青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叶鸣宇立刻立正,敬了个军礼,大声回应:“是!”
随后,他迅速转身,召集起 60 多名教导团的官兵。这些战士们虽然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略显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的斗志。
他们紧紧跟随在叶鸣宇身后,步伐整齐而迅速地朝着预定的防线位置奔去。
而孙钰青则和其余的50名将士留在了城墙上。他们有的擦拭着手中的武器,有的检查着城墙上的防御工事,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战斗做着准备。
孙钰青深知,这城墙是古浪城的重要屏障,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城外,马远海气得暴跳如雷。他精心布置的两门土炮,原本是攻击城墙的利器,可那古浪城内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神秘射手,如同幽灵一般,接连射杀了 4 名炮兵。
看着倒下的炮兵,马远海心中又急又恼,他恶狠狠地咒骂着,强令民团的人员迅速出动,将那两门土炮拉回来,拉到更远的距离,以避免再次被神射手射击。
那些被吩咐的民团,虽然心中害怕,但在马远海的威逼下,还是硬着头皮朝着土炮的方向冲去。
城墙上,孙钰青看到这一幕,微微皱了皱眉头。他知道,如果过度阻拦民团拉走土炮,可能会耽误马远海等人攻城,他们从其它地方进攻就麻烦了,必须让他们把土炮抢回去。
“放几枪,吓唬吓唬他们就行,不要过度杀伤。”孙钰青暗暗下定了决心。顿时,城墙上枪声响起,3 名民团的民兵应声倒地。
其余的民团人员吓得魂飞魄散,但是他们一拥而上,拼尽全力将大炮以及那些土炮向后拉了接近 200 米。此时,无论是教导团的将士们,还是孙钰青,都无法轻易射击到那些土炮了。
马远海在确认土炮安全后,再次重整旗鼓。他看着那两门土炮,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古浪城在土炮的轰击下崩塌的场景。
随着他一声令下,两门土炮再次发出了沉闷的轰鸣声,一发发炮弹如同愤怒的流星,朝着城墙呼啸而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己经接近上午 11 点钟了。就在马远海因为城墙久攻不下而灰心丧气的时候,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那声音由远及近,仿佛是死神的脚步声,让人心生恐惧。
城墙上,孙钰青借助手中的望远镜,以及城墙的高度,发现在西北方向再次冲来了一批马家军。
那是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约摸估计上去至少不低于三西千人,至少是一个骑兵旅的力量。
他们身着黄色的军装,骑着高大的战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在骑兵队伍的后面,还跟随着大量的马家军的民团,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般。
看到这一幕,孙钰青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马家军的兵力补充意味着古浪城面临的压力将成倍增加。
如果此时在古浪城内的红九军不转移的话,那么将面临着更多马家军的围攻。
这并不是最致命的伤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大量马家军的到来,马远海的底气更足了,他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动攻击。
孙钰青回想起之前做出的让红九军转移的决策,心中更加坚定。他知道,这是在当前局势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为了确保马远海继续从当前的方向攻击,给红九军的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孙钰青刻意避免了继续猎杀马家军民团的官兵,让马家军顺利将那些土炮拖了回去。
马远海在得到大量兵力补充后,变得更加嚣张跋扈。他再次重整队伍,指挥着那两门土炮更加凶猛的来去轰击城墙。
随着一声声巨响,一发发炮弹落在了那处坍塌的城墙上。每一次爆炸,都让城墙颤抖不己,仿佛在痛苦地呻吟。
孙钰青站在城墙上,紧紧地握着拳头,他看着那不断坍塌的城墙,心中充满了无奈。
但他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保证战士们的安全。他冷静地观察着城墙的情况,指挥着那剩余的教导团的将士们做好撤离的准备。
“大家注意,等城墙再次坍塌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有序撤离,不要慌乱。”
孙钰青大声喊道。将士们纷纷点头,他们信任孙钰青的指挥,相信他会带领大家安全撤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 10 发炮弹落在了城墙上。那处城墙终于不堪重负,再次坍塌。
巨大的烟尘弥漫开来,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孙钰青当机立断,大声下令:“撤离!”
教导团的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有条不紊地从城墙上撤了下来。
孙钰青走在最后,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一个战士被落下。在他的指挥下,所有将士都安全地撤离了城墙,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
当中午的阳光洒在战场上时,马家军的骑兵和民团终于再次发动了进攻。他们如潮水般朝着红军的防御阵线涌来,马蹄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准备战斗!”孙钰青军长一声令下,教导团的将士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的敌人。
当马家军的骑兵接近防线前方的陷阱区域时,只听“扑通”“轰隆”几声巨响,不少马匹被绊马索绊倒,骑手纷纷落马,手榴弹的爆炸也让一些骑兵被炸得人仰马翻。
教导团的将士们趁机开枪射击,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但是马家军的骑兵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在指挥官的催促下,继续朝着防线冲锋。
此时,捷克式轻机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哒哒哒”的枪声不绝于耳,一道道火舌喷向敌人,给马家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然而,马家军的民团也不甘示弱,他们跟在骑兵后面,手持武器,呐喊着冲向古浪城城墙上。
教导团的将兵们则用手榴弹和步枪进行还击,一枚枚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掀起阵阵烟尘。
由于再次分配了40发子弹,所以教导团的官兵丝毫不担心子弹的问题,只是确保每一发子弹带走一名敌人,尤其是那14名神射手,更是如此。
很快,一个个马家军民团的士兵,还有一个个马家军的骑兵,被一发发子弹射中,而孙钰青此时也火力全开。
使用三八大盖步枪,持续不断的消灭一个个马家军骑兵,与其他人不一样,孙钰青只射杀那些马家军骑兵,这样来有效的减少马家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尤其是那些拿枪的马家军骑兵。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马家军很快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由于马家军人多,加上土炮轰塌了西北城门,导致马家军进入古浪城又打开了一个缺口。
但是教导团的将士们始终坚守着防线,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击退了马家军的进攻。
在战斗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孙钰青军长,都会亲自上阵,带着神枪手班,给予敌人最大化的杀伤。
他手持三八大盖步枪,眼神犀利,每一次射击都能准确地命中目标。他的身影在阵地上穿梭,给士兵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军长,小心!”一名士兵突然喊道。原来,一名马家军的枪手正瞄准了孙钰青军长。孙钰青军长迅速反应,一个侧身躲到了掩体后面,然后反手一枪,将那名枪手击毙。
“打得好,军长!”士兵们欢呼起来。
孙钰青军长顾不上休息,继续指挥战斗。他根据战场的形势,及时调整战术,让教导团的防线更加稳固。
但是马家军的土炮,将西北城门轰开之后,孙钰青知道,撤离第一道防线的时候到了,于是孙钰青边果断的命令撤离第一道防线,到第二道防线上防御。
撤离城墙后,孙钰青带着教导团的将士们来到了第二道防线。叶鸣宇早己在这里做好了准备,他看到孙钰青和将士们安全归来,心中松了一口气。
“孙军长,第二道防线己经布置好了,我们一定能守住。”叶鸣宇坚定地说道。孙钰青点了点头,看着眼前这些英勇的战士,心中充满了信心。
“同志们,虽然我们失去了城墙这个屏障,但我们还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击退马家军的进攻。”
孙钰青的声音激昂而有力,鼓舞着每一个战士的士气。
此时,马家军的攻击越来越猛烈。他们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朝着第二道防线涌来。
教导团的将士们坚守在防线后面,用手中的武器顽强地抵抗着。子弹呼啸而过,手榴弹不断爆炸,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然而,马家军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他们如同蚂蚁一般,不断地涌上来。教导团的将士们虽然奋力抵抗,但伤亡也在不断增加。
孙钰青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心中悲痛不己。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他必须带领大家坚持下去,等待转机的到来。
下午 1 点钟,原本就被战火笼罩得压抑不堪的古浪城上空,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响。
那声音由远及近,好似沉闷的雷声,却又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压迫感。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几架国军的轰炸机如同黑色的幽灵,划破了原本就阴霾的天空,朝着古浪城呼啸而来。
看到这些轰炸机,马家军顿时兴奋起来,他们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纷纷呼喊着:
“我们的飞机来了!我们的飞机来了!快给我炸死那些红军,快给我炸死那些红军!”那声音在嘈杂的战场上显得格外刺耳,充满了贪婪和恶意。
然而,孙钰青却十分冷静。他深知,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飞机上的人员根本不可能分清马家军和红军。
好在红九军的主力早己从古浪城内撤离,此时估计己经到了古浪城外 60 公里甚至 80 公里外的地方。
想到这里,孙钰青心中稍感宽慰,至少主力部队不会受到空袭的威胁,如果不然,那么在古浪城内的红九军,则是会受到巨大的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