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神秘买家,特殊的要求
汴梁城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珍奇阁”的青瓦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林夏倚在门框边,望着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石板路,街上行人寥寥,唯有一辆装饰古朴的马车缓缓停在店门口。车厢垂着深紫色的锦缎帘子,不见有人下来,却从里面递出一张洒金名帖。
小厮接过名帖小跑着交给林夏,只见素白宣纸上仅用朱砂写着“求购烛台拓片,愿以稀世珍宝相换”,落款处是一朵若隐若现的墨色莲花纹,与那日假烛台旁信纸上的印记如出一辙。林夏心中一凛,立刻将名帖递给正在研究古籍的沈砚。
“是他们。”沈砚的手指轻轻抚过莲花纹,“这莲花标记与苏砚留下的线索有关联,看来神秘买家终于坐不住了。”
两人对视一眼,决定赴约。按照名帖背面的暗语指引,他们穿过七弯八绕的小巷,来到城郊一座荒废的道观。青苔遍布的石阶上,早有一名灰衣仆人等候,见他们到来,微微欠身便引着二人往观内走去。
正殿内烛火摇曳,檀香缭绕,一个身着玄色斗篷的人背对着他们而立,斗篷边缘绣着银丝勾勒的云雷纹,与青铜烛台的纹饰极为相似。“二位果然胆识过人。”神秘人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刻意压低了嗓音,“我听闻秦府那场品鉴会,二位对烛台的研究己深入到时空锚点。”
沈砚警惕地挡在林夏身前:“阁下究竟是谁?找我们何事?”
神秘人轻笑一声,抬手击掌三下。侧门缓缓打开,两个壮汉抬着一口红漆木箱进来,箱盖掀开的瞬间,林夏和沈砚倒吸一口凉气——里面赫然摆放着半卷残破的《永乐大典》,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隽秀,正是失传己久的天文地理篇。
“这卷典籍记载着元朝时期对时空异象的观测记录,或许能助二位解开烛台之谜。”神秘人伸手轻抚典籍,“而我只要烛台底部星图的完整拓片,以及......”他突然转身,斗篷下露出半截带着伤疤的手腕,“帮我寻找一个人。”
林夏瞳孔骤缩。那道狰狞的伤疤,与那日在战场上苏砚为救她被箭划伤的位置一模一样。难道这个神秘买家与苏砚有某种联系?
“阁下要找的人是谁?”林夏强作镇定。
“一个身负重伤的书生,随身带着半块刻有云纹的玉珏。”神秘人话音未落,沈砚己不动声色地握住腰间藏着的短剑——那半块玉珏的描述,与他们从越王密室带出的玉珏碎片完全吻合。
神秘人似乎察觉到他们的戒备,又抬手示意壮汉搬来另一个木箱。这次箱内整齐码放着十枚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在昏暗的殿内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这些夜明珠产自南海鲛人国,能在夜间照亮十里。若二位答应,这些全部归你们所有。”
林夏望着夜明珠,又看看《永乐大典》残卷,心中天人交战。这些宝物对研究烛台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但神秘买家的要求太过诡异,尤其是寻找苏砚这件事,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需要时间考虑。”沈砚打破沉默。
神秘人点点头:“三日后,我会派人来听二位的答复。不过奉劝二位,莫要错过这个机会——毕竟,有些秘密,知道的人多了,可就不那么安全了。”
回程的路上,秋雨愈发密集。林夏和沈砚顶着斗笠,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前行。“你觉得他和苏砚到底是什么关系?”林夏忍不住问道,“还有那云纹玉珏,难道苏砚身上也有一块?”
沈砚神色凝重:“不管怎样,这个神秘买家对烛台和我们的行踪都了如指掌。而且他能拿出《永乐大典》残卷和鲛人夜明珠,背后势力不容小觑。我们必须尽快查清他的身份,否则......”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两人还未反应过来,一支利箭擦着林夏的耳畔飞过,钉入路旁的树干。黑暗中传来一阵冷笑:“奉劝二位,不要多管闲事。”
林夏握紧拳头,望着消失在雨幕中的黑影。三日后的答复,不仅关系到那些稀世珍宝,更关系到他们能否揭开苏砚的秘密,以及青铜烛台背后隐藏的更大阴谋。而这场与神秘买家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