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声名鹊起,古董界的新星
当秦府从古观带回的青铜匣子与兽皮地图的消息不胫而走,汴梁城的古董圈彻底沸腾了。往日里对“珍奇阁”冷眼相看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此刻纷纷带着名帖与厚礼登门拜访,想要一睹传说中能连通时空的青铜烛台真容,或是从林夏、沈砚口中探听古越国的秘辛。
三日后,秦无咎在府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古董品鉴会。消息传出,整个汴梁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倾巢而出。鉴宝阁被装饰得金碧辉煌,琉璃灯将青铜烛台照得熠熠生辉,真假烛台并排陈列,周围环绕着从南唐古墓出土的珍宝,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林夏身着一袭月白色襦裙,站在烛台旁为宾客讲解。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将青铜烛台的来历、时空锚点的秘密以及破解机关的过程娓娓道来,时不时还穿插一些在古越国和其他时空的奇妙经历。宾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诸位请看,这烛台底部的文字在特定光线照射下,会显现出星图。”沈砚手持铜镜,熟练地调整角度。当星图在众人眼前缓缓浮现时,全场响起一片惊呼。
“这简首是神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士激动得双手颤抖,“老夫研究古董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器物!”
“两位年纪轻轻,竟有这般见识与奇遇,当真是后生可畏!”另一位富商连连赞叹,眼中满是欣赏。
云隐大师也站出来为他们作证,将那日破解烛台秘密的过程详细描述了一番。有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鉴定圣手背书,众人对林夏和沈砚的钦佩又多了几分。
品鉴会结束后,林夏和沈砚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传遍了汴梁城的大街小巷。街头的说书人添油加醋地讲述着他们的传奇故事,茶楼酒肆里人们谈论的话题也都围绕着这两位“古董界的新星”。就连远在京城的皇室,都派人送来口信,表达了对青铜烛台的兴趣。
各种邀约如雪片般飞来,有其他城市的古董商邀请他们参加鉴宝大会的,有文人墨客希望与他们探讨古越国文化的,甚至还有江湖门派听闻烛台能穿越时空,想要请他们帮忙寻找失传秘籍的。
“珍奇阁”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以前无人问津的小店,如今门前车水马龙,顾客们排着长队,只为请林夏和沈砚鉴定一件古董,或是听他们讲述穿越时空的奇妙经历。两人干脆在店内设了一个“鉴宝台”,每日定时为顾客鉴定古董,分文不取,只求能多见识一些稀世珍宝,从中寻找与青铜烛台有关的线索。
随着声名鹊起,林夏和沈砚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来自江南的年轻画家,擅长临摹古画;有精通机关术的巧匠,能破解各种复杂的古董机关;还有见多识广的商人,为他们提供了不少关于神秘古董的线索。
然而,在这一片赞誉声中,林夏和沈砚始终保持着清醒。他们知道,声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危险。那个神秘的老者和苏砚依然下落不明,他们背后的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且,随着对青铜烛台的研究深入,他们发现自己似乎卷入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这个阴谋可能涉及到多个时空的命运。
“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进度。”沈砚在深夜的书房中对林夏说道,手中拿着新收集到的古籍,“这些古籍中提到,古越国的烛台并非唯一,在其他时空可能还有类似的器物。如果这些器物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
林夏点点头,眼神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守护好青铜烛台的秘密。而且,我总觉得苏砚还有隐情,我相信他不是坏人。”
窗外,夜色深沉,汴梁城的灯火依然璀璨。林夏和沈砚站在窗前,望着这片繁华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己经与青铜烛台紧紧相连,而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的挑战与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