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海棠轩的第七日,谢令仪的指尖终于不再无意识地触碰那道被披风系带勒出的浅淡淤痕。
晨光透过雕花槅扇,在青砖地上落下细碎的光斑。奶嬷徐氏捧着一匣子新送来的珠花,嘴里絮絮叨叨,都是些不入心的琐碎:“姑娘晨起胃口可好些了?厨下新蒸了玫瑰茯苓糕,软和着呢……三姑娘那边派人送了帖子,后日诚国公府赏荷宴,邀您同去……”
谢令仪目光落在铜镜里。镜中人脸色依旧苍白,但眼底那种绷得太紧、仿佛随时会迸裂的惊悸之色己然褪去,只余下一种被温水浸透过的沉静,连带着眼角眉梢都敛去了所有的锋芒,透出世家贵女该有的、恰到好处的温婉与疏离。
她伸出手,任由流枫小心翼翼地在她修剪整齐的指甲上涂染淡粉的蔻丹。那艳丽的颜色曾溅上谢玄度撕裂的袍袖,与深褐的血污凝固在一起,刺目惊心。如今,这浅粉如同一张薄而密的网,覆盖住一切见不得光的痕迹。
这便开始了,这所谓的“正常”。像一出早己写好戏文的折子戏。
***
诚国公府的碧波湖烟波浩渺,莲叶接天。衣香鬓影,环佩叮咚。谢令仪着一身雨过天青色的罗裙,鬓边簪一支粉晶海棠步摇,步履轻盈地混迹在如云的贵女间,面上始终挂着温软的笑意。
恰到好处地应和旁人的闲谈,赏评几句新开的并蒂莲,偶尔望向不远处亭阁里高谈阔论的男客方向,目光也只在那几个最醒目的年轻才俊身上略微流连,便带着点女儿家的羞怯恰到好处地收回,符合一个谢家三房未出阁嫡女该有的所有姿态。
莲池的微风拂动她的广袖,空气里弥漫着脂粉的甜香和的水汽。平静,奢华,安全。这是她以血与谋算换来的“净土”。谢令仪垂眸,指腹轻轻抚过丝滑的袖缘,仿佛能抚平心底深处那片无声的惊涛。
权贵的宴饮便是如此,主角从来不是她们这些点缀其间的花朵。今日,是诚国公新得了一架前朝古琴,请众位饱学之士赏鉴品评。
亭阁中,锦袍玉冠的公子们簇拥着主人,其中谢玄度一身深青常服,立在人群稍外围,略显沉默,却也并非主角。他身上那种经战场淬炼出的冷硬气质,似乎与这满园的富贵清雅有些格格不入。
微风卷过荷塘,粉白花瓣簌簌落在澄碧的水面上。谢玄度本无意看景,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对岸的女宾席,视线掠过那片姹紫嫣红。蓦地,他的眼神凝在某处水榭的雕栏旁。
一抹雨过天青的纤影正凭栏而立。那女子微微俯身,指尖仿佛无意识地触了触水榭围栏边垂落的嫩绿藤蔓。风吹动她鬓角的细发,拂在莹白的耳廓边,颈项的线条脆弱而单薄。她侧着脸,对着身旁说笑的同伴露出温顺谦和的浅笑。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在她身上,仿佛要将那单薄的身影融进这太平盛世的烟霞光尘里。
那么安静、无害。仿佛书房里那个眼底藏着孤狼般狠厉、亲手撕下油纸残片、用嘶哑声音嘶吼“尸骸烧不尽真账”的少女,从来只是一场幻影。
一丝极其细微的刺感倏然扎进谢玄度的心口。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像是被烧红的铜印烫了一下,又迅速被冰冷的湖风吹散。那日她苍白疲惫的脸,带着伤痕和血迹、孤伶伶踏入深沉夜色的背影,被锁链般的承诺缚住咽喉的顺从……此刻在水光潋滟的背景下,竟透出一种惊人的脆弱。
他指尖捻着的一粒剥开的莲蓬子,不慎掉落,无声地砸在光洁如镜的水面上,打碎了水中清晰的倒影,也瞬间击碎了那毫无防备的凝视。水波漾开,将那抹天青色的影子揉碎又拼合,如同一个被轻易搅乱的谜题。
“玄度兄可是发现什么绝妙琴音了?”旁边一位文士打趣,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看到水榭旁三三两两的华服女郎,“哦,那似乎是贵府三房的令仪姑娘?倒是清雅脱俗。”
谢玄度倏然回神,眼底深处那点几乎看不清的微澜己彻底冻结,恢复成惯常的冷硬漠然。他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掩饰性地送至唇边,语气平淡无波:“家中小辈而己。久病初愈,出来散散心。”
目光己不着痕迹地从对岸移开,重新投向亭中那架价值连城的古琴,手指却下意识地按在腰间,隔着衣料,触碰了一下那枚贴身藏着的玉质小印——一个无需言说的动作,一个掌兵权者习惯性的掌控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