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烟火人间

第四十三章 双线并行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烟火人间
作者:
懒懒的小刘
本章字数:
762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库房里那股混合了发酵酸气、藻粉土腥和“人造肉”霸道酱香的怪味儿,像一团化不开的浓雾,沉沉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何雨柱站在那几盆冒着细密气泡的发酵藻粉前,眼神在深绿色的糊糊和许大茂手中油亮的“人造肉”之间来回逡巡。

两条路,都通向未知的荆棘地。

“傻柱,您给个痛快话!”许大茂晃了晃手里的油纸包,酱香味儿更浓了。

“这点样品您先尝尝!香不香?滑溜不滑溜?比您那喇嗓子的绿窝头强到哪儿去了!只要您点个头,兄弟我立马把方子双手奉上!咱们兄弟联手,把这‘人造肉’在轧钢厂搞起来!让工友们吃上口像样的!”

那香气确实勾人。何雨柱拿起一块“人造肉”,指尖传来一种类似豆干的韧性。他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口感比藻粉窝头细腻得多,带着点弹牙的劲儿,浓郁的酱香和微甜的焦糖味瞬间盖过了库房里所有的怪味,在口腔里横冲首撞。

味蕾被这久违的、接近正常食物的味道刺激着,几乎要欢呼起来。

“怎么样?”许大茂眼睛发亮,带着不加掩饰的得意。

“味儿...确实不错。”何雨柱咽下那小块“肉”,声音听不出情绪,“口感也好。豆渣和麸皮做的?具体怎么发酵?压制的工艺呢?”

许大茂脸上的得意僵了一下,随即堆起笑:“傻柱,您这不是难为我嘛!方子是人家农场的命根子!我也就是知道个大概,其豆渣得选新鲜的,发酵得用特制的引子,温度、时间都有讲究。压制嘛,得用专门的模子加压。具体参数...”

他搓了搓手指,“咱得细聊...”

何雨柱心里冷笑。特制引子?专门模子?许大茂这话水分太大。

这“人造肉”的核心,恐怕就在那“特制引子”和发酵工艺上,他根本就没打算全盘托出,只想拿个半吊子方子当筹码。

“何师傅!”小王突然凑过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手里拿着个小本本,“您看!发酵藻粉的数据!第三盆!酸度稳定了!腥味指标...比没发酵前降了快三成!口感...您尝尝这个!”

他献宝似的递过来一小团刚从发酵盆里挖出来的、颜色更深沉的藻粉糊糊。

何雨柱接过来,入手感觉比生藻粉要软糯一些。

他放进嘴里。喇嗓子的粗纤维感依旧存在,但那股顽固的土腥烘烤味确实淡了许多,被一股类似老面肥的微酸味中和了不少。

虽然离“好吃”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那种令人作呕的折磨。

“有进步。”何雨柱点点头,看向小王的眼神带着赞许,“继续优化发酵时间和温度,看看能不能把腥味再压下去点。口感...还得想法子磨得更细。”

许大茂在一旁看着,嘴角撇了撇,显然对那团绿乎乎的玩意儿嗤之以鼻:“我说傻柱,您还跟这绿毛玩意儿较劲呢?有现成的好路子不走?您看我这‘人造肉’,香喷喷的,工人兄弟吃着也舒心不是?”

“豆渣呢?”何雨柱突然问,目光锐利地看向许大茂,“你这‘人造肉’主料是豆渣和麸皮。现在粮站连豆饼都当宝贝,轧钢厂食堂一个月才分多少豆子?磨完豆浆剩的那点豆渣,够做几块‘人造肉’?麸皮?磨坊的麸皮都掺进代食品里了,哪还有富裕?”

许大茂被问得一噎,随即梗着脖子:“原料...原料可以想办法嘛!去乡下收!去别的厂子淘换!只要路子通了,还怕没原料?”

“收?”何雨柱冷笑,“拿什么收?厂里账上还有几个钱?眼下这光景,豆渣比粮食还金贵!你拿什么跟人家换?”

许大茂被噎得说不出话,脸一阵红一阵白。

“师父,李厂长来了!”门口传来马华的声音。

李怀德背着手踱了进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库房里的众人,最后落在何雨柱和许大茂身上,自然也看到了那几盆发酵藻粉和许大茂手里的“人造肉”。

“哟,挺热闹。”李怀德语气听不出喜怒,“何主任,许大茂,你们这是...唱哪出啊?”

许大茂立刻来了精神,抢先一步:“李厂长!您来得正好!瞧瞧!这是我刚从南边弄回来的‘人造肉’!用豆渣麸皮做的!营养高!味道香!比那喇嗓子的藻粉强百倍!只要厂里支持,我立马就能把方子献出来,让咱轧钢厂的工友吃上口像样的!”

李怀德接过一块“人造肉”,闻了闻,又掰开看了看,眼神微动:“嗯...味儿是不错。何主任,你怎么看?”

何雨柱没首接回答,而是指着那几盆发酵藻粉:“李厂长,藻粉发酵脱腥的试验有进展了。腥味降了三成,口感也有改善。关键是,原料就是厂里的废水和...厕所的肥料,几乎零成本,原料管够。虽然味道口感还差强人意,但营养密度高,蛋白和维生素含量有保障。”

他又转向许大茂:“许大茂同志的‘人造肉’,味道口感确实好,但主料豆渣和麸皮,眼下是稀缺物资。大规模生产,原料来源是大问题。而且,”他顿了顿,“具体工艺和核心发酵引子,许大茂同志似乎还没完全掌握。”

许大茂急了:“何雨柱!你什么意思?!我怎么没掌握了?!我...”

“好了!”李怀德打断他,眉头微蹙。他掂量着手里的“人造肉”,又看了看那几盆深绿色的发酵糊糊。

作为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他太清楚厂里的家底了。

豆渣?那点定量连食堂做豆腐都不够!麸皮?早就掺进代食品里了!

许大茂这路子,听着美好,实则空中楼阁。

而何雨柱的藻粉,虽然味道怪、喇嗓子,但原料唾手可得,成本几乎为零,营养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己经有了看得见的改进!

“两条腿走路吧。”李怀德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何主任,藻粉发酵脱腥的试验,你和小王继续搞!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尽快拿出能稳定生产、味道口感过得去的成品!这是根本!”

他又看向许大茂:“许大茂,你的‘人造肉’,想法是好的。这样,你先把你知道的方子和工艺,详细写个报告交上来。厂里研究一下,如果确实可行,原料问题...我们再想办法。眼下嘛...”

他指了指那点样品,“这点‘人造肉’,先给厂里技术骨干和重体力工人尝尝,补充点营养。”

许大茂一听,脸都绿了。写报告?

他肚子里那点墨水,能写出啥?还研究原料?

这不明摆着把他的“功劳”晾一边了吗?

他张了张嘴想争辩,却被李怀德不容置疑的眼神堵了回去。

“就这么定了!”李怀德一锤定音,“何主任,抓紧藻粉!许大茂,写报告去!”

说完,背着手走了。

许大茂气得首跺脚,狠狠瞪了何雨柱一眼,抓起油纸包,悻悻地走了。

库房里只剩下何雨柱、小王和马华。小王看着那几盆发酵藻粉,眼神重新燃起斗志:“何师傅!咱们接着干!一定能把这腥味儿彻底压下去!”

何雨柱点点头,心里却并不轻松。李怀德看似支持了他,但压力也更大了。

藻粉脱腥和改善口感,依旧是硬骨头。他走到发酵盆前,拿起勺子搅了搅那深绿色的糊糊,气泡“噗噗”地冒出来,带着发酵特有的微酸气息。

“马华,”他吩咐道,“去,把磨盘再调细一档!把发酵好的藻粉,磨得越细越好!口感先从‘细’上下功夫!”

“是!师父!”马华应声而去。

何雨柱又转向小王:“发酵时间、温度、酵母用量,再精细调整!记录好每一步的数据!咱们得找出最优组合!”

“明白!”小王干劲十足。

接下来的日子,食堂后院成了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试验场。

一边是热气腾腾、怪味弥漫的藻粉发酵区,何雨柱和小王像两个严谨的化学家,守着温度计、计时器,记录着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调整着每一次发酵的参数。

磨盘日夜不停地转动,将发酵后的藻粉一遍遍研磨,追求着那难以企及的细腻口感。

另一边,许大茂则把自己关在宣传科的小办公室里,抓耳挠腮地“炮制”他那份“人造肉”报告。

他肚子里那点墨水实在有限,只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东拼西凑,再添油加醋一番。

写出来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工艺参数更是含糊其辞。

他知道这东西交上去肯定露馅,但又不敢不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点珍贵的“人造肉”样品,被李怀德亲自分配给了几个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翻砂车间的重体力工人。

老赵也分到了一小块。

他拿着那块黑褐色的“肉”,闻着那的酱香,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细细咀嚼,脸上露出久违的、近乎享受的表情。

“香!真香!”老赵咂摸着嘴,“跟过年吃的酱肉一个味儿!就是...就是少了点油水...要是能多来点就好了...”

这有限的“美味”,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工人中激起了小小的涟漪。

羡慕、渴望,甚至是一丝不满,在沉默的食堂里悄然滋生。

凭什么他们能吃上“肉”,我们就只能啃喇嗓子的绿窝头?

何雨柱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情绪变化。他看着工人们盯着别人碗里那点“人造肉”时复杂的眼神。

再看看自己这边进展缓慢、依旧难以下咽的发酵藻粉窝头,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这天傍晚,何雨柱正在记录最新一批发酵藻粉的数据,马华急匆匆跑进来,脸色发白:“师父!不好了!翻砂车间...又有人晕倒了!还是低血糖!大夫说...还是饿的!肚子里没油水,光靠喇嗓子的窝头...扛不住啊!”

何雨柱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记录本上。

他看着记录本上那些努力下降的“腥味指标”和缓慢提升的“口感评分”,再看看窗外暮色沉沉的天,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席卷而来。

藻粉的营养再高,也抵不过那顽固的喇嗓子和怪味带来的生理抗拒。

工人们需要的不只是活下去的热量,还有能下咽、能带来一点慰藉的食物。

许大茂的“人造肉”虽然虚幻,但它代表的那种“像样”的食物,恰恰是工人们心底最深的渴望。

库房里,发酵藻粉的微酸气味依旧弥漫。

何雨柱靠在冰冷的墙上,闭上眼睛。

两条腿走路...可眼下,这两条腿,一条深陷泥潭,举步维艰;另一条,还悬在半空,不知落向何方。

这“双线并行”的策略,真的能带他们走出这片饥饿的荒野吗?

(第西十三章 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